5月19日,由中國城市規劃學會風景環境學術委員會主辦的2016風景學委會年會在風景如畫的云臺山開幕。會議以“可持續發展的風景園林”為主題,當地政府領導、學委會成員及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共七十余人參加了會議。河南省住建廳副廳長郭風春、焦作市副市長魏超杰、焦作市委常委、修武縣委書記郭鵬、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秘書長耿宏兵到會致辭

本次大會以風景遺產、風景旅游、美麗鄉村、園林綠化和景觀設計等為題設立了5個主題報告環節,分別由河南省鄭州市綠化工程管理處主任李欣、北林地景副院長徐波和所長郭竹梅、云南省風景名勝區協會會長孫平主持。
風景環境規劃設計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李煒民、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風景院院長賈建中、上海同濟大學教授吳承照、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陳耀華、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專業院院長李金路、深圳市北林苑景觀及建筑規劃設計院常務副院長葉楓、北林苑城市設計所所長、北林大規劃系主任李翅、肇慶市城鄉規劃局總規劃師劉彥等16位專家學者圍繞主題,結合案例,做了十分精彩的學術報告。

李煒民主任委員在報告中引用美國風景園林大師Olmsted的設計理念:公共、平等、自然、和諧,表示城市綠地建設應統籌規劃、完善設施、融入文化、突出特色、回歸自然。

賈建中院長談到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原則:一是保護第一,永續利用,將自然生態系統和文化自然遺產放在首位;二是統一規范管理,整合管理資源;三是明晰資源權屬,對自然資源生態空間確權登記;四是創新經營管理;五是促進社區發展。

吳承照教授認為,國家公園更多是民主思想的體現,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是資源屬性的表現,以人為本,落實在國土管理上,在申報世界遺產時,管理理念應隨地域國土價值向世界接軌,在國際上從被動保護走向積極保護,把生態系統管理落實到法律法規方面。

陳耀華教授表示國家公園的國家意識培養與風景名勝區的關系十分密切,風景名勝區擔負著生態保護、文化傳承、審判啟智、科學研究、旅游休閑、區域促進的功能,推動人們形成共同國家意識;作為一個國家最值得保存的大好河山,應該是一個國家或民族展示自身形象和精神的最佳場所,改變入口區過分的商業氛圍是規劃師應有的職責和意識。
李金路院長則以《 保定,寶定——京津冀協同發展下的保定風景旅游和宜居城市建設戰略思考》為題,在分析京津冀現狀及保定區位條件的基礎上,提出保定可以走一條保護和利用有機結合、具有保定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以外向型市場帶動內向型市場,將巨大而豐富的山水資源變成最具特色的保定增長點,從山區貧困縣轉向首都圈的后花園。


北林苑常務副院長葉楓以深圳市梧桐山風景名勝區總規為典型案例,分析了城市型風景名勝區的保護方式策略。不同于其它郊區的風景名勝區,梧桐山位于繁華的都市區,與城市和人類活動有著密切接觸,如何在發揮風景區游憩功能的同時做好生態保護顯得尤為重要。資源保護是風景名勝區事業發展的核心內涵,在資源保護中應做好重點轉變;應將限制性保護與主動性保護、引導性保護相結合,在嚴格規劃核查、分級分類保護的同時,加強城市、風景區、多重管理機構的協同保護,并通過自然教育有效提升民眾保護資源的主人翁意識,建設自然科普教育路徑。梧桐山風景名勝區總規的主動式保護策略和基于詳細本底調查的分類分級保護規劃得到了與會專家的高度肯定和一致好評。


本次學會旨在深化落實十八大提出的“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偉大戰略,認識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和新型城鎮化背景下中國風景園林行業的機遇和挑戰,北林苑積極響應參與,和廣大同行攜手推進“生態文明,美麗中國”宏偉路線,促進城鄉風景園林的可持續發展。